掃描下載 Gate App
qrCode
更多下載方式
今天不再提醒
MuXi沐曦
vip
幣齡 1.5 年
最高等級 0
構建穩態投資結構以穿越周期,慢即是快=結構 + 心態。❤️ 大門專屬邀請碼:AVYSVWPF 高fan佣~
置頂
新手玩合約,小白必看
看懂這篇文章,新手逆襲賺百萬!
最近很多粉絲提到,如果剛開始玩,不知道怎麼操作。剛進來的資金也就1000u以內,問我有什麼好的策略,今天就分享下我的建議。比方說你有1000U,把他分成10份,每次就投100U,槓杆建議就是20X。新人太高的倍數心態不好控制。剩餘900u就放在理財帳戶。100U虧沒了,一定不能想到還可以補倉。如果虧光了,首先你要做到的就是反思和總結,然後休息1-2天。不要怕錯過行情,比特幣的波動隨時都有。每個月都有大波動,機會多的事就看你有沒有命玩。調整好了,你再將剩下的900U除以10變成了每份90U,你再投入進去,這次要小心點了,爭取把這個錢賺回來,假設這次賺了300U,你就留下100U,把剩下的200U全部轉出去,這樣你心裏就踏實了,心態起碼好了很多,千萬不要你全部投進去了,最後行情出現了黑天鵝,那你一次就沒了。又從頭開始。客觀的說做合約交易的,只要開10X。那你方向錯了,跌了10%你就爆艙了,而就算btc,一年20%的 波動那太正常了,如果每次你都滿倉,那你之前賺再多,都沒意義,最後都是歸零,常在河邊走,沒有人保證每次都對。一個牛逼的交易員,60%的成功率都很厲害了。所以倉位管理非常重要。部管理即便你90%的勝率,那錯的一次也會讓你萬劫不復。
學習交易知識,實行輕倉操作,減少損失。大多數人在交易中虧損,因爲他們對市場理解不足,不懂得如何
BTC4.6%
查看原文
  • 讚賞
  • 2
  • 轉發
  • 分享
千千万万亿vip:
快上車!🚗
查看更多
一張圖帶你搞懂左側交易和右側交易的區別
左側交易:在趨勢還沒反轉前就動手(抄底逃頂,逆勢而爲)

右側交易:等趨勢已經反轉、確認後再動手(順勢而爲)
兩者的主要區別:
❚ 勝率與賠率完全相反
左側交易:勝率低(30%-40%),但一旦抓到大底/大頂,賠率極高(5倍-10倍+)。
右側交易:勝率高(55%-70%),但賠率中等(1-3倍居多)。
❚ 心態與資金要求天差地別
左側交易:需要極強心理素質+充足現金流,能扛得住浮虧50%甚至80%還繼續加倉。
右側交易:心態友好,回撤小,普通人也能睡得着覺。
❚ 信號觸發時點不同
左側交易:靠超前指標(恐慌情緒、極端放量、估值歷史底部、政策底等)提前布局。
右側:靠確認信號(突破均線、趨勢線、放量陽線、新高/新低、成交量放大等)再進場。
❚ 適合人羣完全不同
左側交易:適合資金量大、持倉週期長、專業投資者、天生逆向思維者(如段永平、巴菲特低位建倉風格)。
右側交易:適合絕大部分散戶、趨勢交易者、量化選手(如利弗莫爾、海龜交易法則、唐奇安通道突破系統)。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如果讓你提前知道下一批百億項目會發生在哪裏,你會怎麼做?
我建議現在沒有方向的人,可以看看Coinbase Ventures 最新發布的《2026 投資展望》,觀點非常清晰:
2026 是鏈上金融、鏈上基礎設施與 AI 交匯的一年,下一批突破性項目,很可能就來自以下四大方向——
1⃣RWA 永續合約:從代幣化走向萬物永續化
Coinbase 認爲,下一階段的 RWA 不會停留在代幣化,而會轉向 通過永續合約提供合成敞口。
永續產品不需要持有標的、上線速度快,適用於更廣泛的資產類別,包括:
私營公司股權
大宗商品、經濟數據
信用利差、通脹預期、波動率等宏觀指標
RWA 永續將成爲連接鏈下資產與鏈上流動性的關鍵樞紐。
2⃣專業化交易終端:鏈上市場結構的升級
隨着永續合約 DEX 和 app-chain 的成熟,Coinbase 更關注“市場結構”的進化,而非簡單的交易 UI。
重點方向包括:
Prop-AMM(專屬 AMM):保護做市商、隔離掠奪性訂單流
專業化交易終端:統一不同平台的流動性與賠率,提供高級交易工具
跨平台智能路由與倉位管理
目標是把鏈上交易體驗提升到機構級別。
3⃣下一代 DeFi:從單點協議到可組合系統
Coinbase 認爲 DeFi 的重心正在發生結構性變化,核心趨勢包括:
1)永續 × 借貸可組合
交易者可以在保持槓杆的同時獲取抵押品收益,提高資金效率。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幣圈爲什麼讓人上頭?很多幣友都戒不掉的8個理由
1️⃣ 暴富幻想:10分鍾翻倍,誰不迷糊?
“睡一覺帳戶多兩個零”的傳說天天刷屏,比特幣、狗狗幣、土狗幣… 每個故事都像彩票廣告,讓人忍不住想:“萬一我是天選之子呢?” 幸存者偏差罷了,虧錢的人默默退場,只有暴富故事被循環播放。
2️⃣ 心跳遊戲:24小時交易,比追劇還刺激
幣圈不打烊!凌晨3點還在盯盤,心髒和K線一起坐過山車。漲了想“再賺一波”,跌了想“抄底翻盤”,多巴胺瘋狂分泌,比奶茶續命還上癮。
3️⃣ 信息焦慮:怕錯過,不敢關手機
小道消息、大佬喊單、KOL分析… 刷不完的羣和推特。
總感覺“一松手就錯過財富密碼”,結果**越焦慮越沉迷**,活成“消息的奴隸”。
4️⃣ 社群認同:找到“組織”的歸屬感
“HODL!TO THE MOON!” 幣圈黑話一出口,瞬間找到共鳴。
虧了有人安慰,賺了集體狂歡,這種抱團取暖的幻覺,讓人舍不得離開。
5️⃣ 沉沒成本:已經虧了,怎麼甘心收手?
“回本就走”是最大的謊言! 虧10萬想賺回來,賺10萬想變100萬… 賭徒心態+損失厭惡,讓錢包和理智一起被套牢。
6️⃣ 自由幻覺:以爲在對抗“傳統體系”
討厭996?反感銀行低利率?幣圈打着“去中心化自由革命”的旗號,讓人誤以爲**炒幣=掌握命運**。實則… 可能只是換個韭菜地。
7️⃣ 即時反饋:打工一年不如炒幣一天
上班加薪等半年,幣圈漲跌
BTC4.6%
DOGE2.67%
查看原文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大部分人對抄底的理解,從一開始就錯了。
他們以爲抄底是個動作,精準買在最低點,就像射箭要正中靶心。
但抄底不是射箭,是釣魚。
2022年11月,BTC跌破16,000。
羣裏有人喊:歷史大底
我盯着買入按鈕,猶豫了5分鍾,沒動。
第二天漲到17,500,有人曬單,浮盈10%。
後悔得要死。
然後呢?
一周後,跌回15,500。曬單的兄弟不說話了。
兩周後,15,200。
一個月後,14,800。
所謂歷史大底,根本不在那。
我見過太多人:
15,500嫌貴,等到14,800又怕跌到10,000。
最後踏空到20,000才追進去。
抄底最大的敵人不是沒抄到最低點,是等待完美錯過了整個底部。
這就是射箭思維——總想一箭正中靶心。
但市場不是靶子。底部不是一個點,是個區間。
釣魚的時候,你不知道魚什麼時候咬鉤。
你只需要確認自己在魚多的地方,然後等。
怎麼知道魚多?
看這幾個信號同時出現:
• 距離ATH超過9個月(時間✓)
• 周線RSI < 40(動能✓)
• 黑天鵝引發恐慌(情緒✓)
三個都有 = 底部區間。
此時不是賭最低點,是分批建倉。
15,500買一點,15,000再買,14,800還能買。
平均成本15,300,半年後30,000,照樣翻倍。
2022年那次,
我16,200第一次建倉,15,600加,14,900再加。
平均成本15,600。
沒買在最低點14,800。
BTC4.6%
查看原文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加密行業真正的歷史性時刻來了。
比特幣和以太坊現在可以被當作貸款抵押品了。
全球頂級投行摩根大通突然宣布,將在今年年底前面向全球機構客戶推出新業務,【允許他們直接使用比特幣和以太坊作爲貸款抵押物】
這一舉動直接打破了傳統金融與加密資產之間的壁壘,是加密行業的重大裏程碑。
要知道,摩根大通的 CEO 曾公開表示比特幣是騙局,如今卻親自將比特幣和以太坊與股票、債券、黃金等主流金融資產並列爲合格抵押品,這背後的態度轉變堪稱一百八十度大反轉。
更關鍵的是,這不是概念性的試水,而是採用專業的第三方托管機制保障安全,並支持全天候鏈上操作,流動性遠超傳統抵押品。持有比特幣和以太坊的投資者今後無需賣幣就能獲得貸款,既保留了資產的漲潛力,也擴大了資金的使用靈活性。
從法院認可加密資產的財產屬性,到美國聯邦住房金融局推動加密貨幣抵押買房,再到如今摩根大通正式入局,數字資產正在一步步被納入全球金融體系的核心。
BTC4.6%
ETH3.68%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常見k線代表力量合集
主力最怕你看懂這些
看懂了它,你就能讀懂了主力的節奏
看不懂它,你就只是市場永遠的韭菜
1. 大陽線 + 長下影線(低檔出現)
超級強信號!空方把價格砸到地板,多頭直接暴力拉回並收大陽,說明大資金在低位瘋狂喫貨,第二天大概率加速漲。
2. 大陽線 + 長上影線(高檔出現)
高位換手信號。莊家或大戶在高位出貨給追漲盤,多頭看似強勢,其實是誘多,後面多半要砸。
3.小陽線
多方稍微佔上風,但力度很弱,方向還不明確,屬於震蕩偏漲。
4.大陰線(光頭光腳最佳)
空方大踐踏,恐慌盤+爆倉盤一起出來,代表真跌、狠跌。
5. 大陰線 + 長下影線
多空極度交戰,空方雖然贏了,但下方有強力支撐,第二天很容易暴力反彈(尤其是放巨量時)。
6. 大陰線 + 長上影線
空方較強,多頭嘗試拉升全部被砸回來,偏空,繼續看跌。
7. 小陰線
空方稍微佔上風,但力度很弱,方向不明,震蕩偏跌。
8. 長上影小陰線 / 長上影小陽線
空方主導!不管最後收紅收綠,只要上影線超長,都是高位被砸,空方佔絕對優勢,但要小心誘空。
9. 長下影小陰線 / 長下影小陽線
多方主導!不管收紅收綠,只要下影線超長,都是低位被強力拉回,多方佔絕對優勢,但要小心誘多。
10. 大十字星(長上長下影)
多空徹底勢均力敵,巨震後必變盤!放巨量十字星 = 99% 大行情要來了(向上向下看位置)。
11. 下影十字星(幾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做投資爲什麼一定要讀書??
認識所有優秀的投資人,沒有一個不讀書的(大概是這個意思)。最近我也在思考,投資做得好爲什麼需要讀書?
一、投資的本質是認知的變現
投資本質上是認知的變現,要想投資做得好,必須有高於常人的認知,能想到常人想不到、做到常人做不到。
而投資人大部分都是非常聰明、非常勤奮的,要勝於這些人,必須要獲得高於常人的差異化的認知,高認知的投資是變現,低認知的投資是奉獻。
差異化的認知在於別人恐懼的時候你貪婪,別人貪婪的時候你恐懼;
差異化的認知在於能提前洞悉行業演進的趨勢;
差異化的認知在於能精準識別有深護城河的偉大公司;
差異化的認知在於能夠避開那些應該避開的大部分公司;
差異化的認知在於真正做到做時間的朋友長期陪伴。
二、認知提升的來源
認知的來源主要包括兩部分:自身人生經歷的反思;他人人生經歷及思想的總結。
要想有高於常人的差異化認知,必須在上述兩方面之一能高於常人:要麼有稀缺的人生經歷並不斷反思;要麼能系統學習總結其他牛人的思想。
從自身人生經歷反思看,我們大部分的人都是平常人,讀書工作卷職場,生娃養家盼退休。人生經歷沒有稀缺性,從自身的人生經歷就很難反思出花來,沒有經歷而去硬反思,很可能反思出抑鬱症來。
茫茫人海中,有你有我,即使在迷人與美麗,也僅少部分人得到上天眷顧。
樂於折騰且折騰出具有稀缺性的結果優秀的企業家、傑出的政治家、偉大的思想家等少之又少。
這類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常空倉的才是高手,滿倉容易,空倉難。
滿倉只需要一瞬間, 空倉需要的是耐心、判斷和自控。
很多人會問,爲什麼長期做不好交易?
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
只要帳戶裏有錢,就忍不住要上倉位。
市場沒機會的時候硬衝, 情緒好的時候盲上, 最後就是不斷循環地被動挨打。
而那些真正做得不錯的人, 通常在大部分時間裏,倉位都非常輕。
他們寧願錯過漲幅, 也不會在沒有把握的階段硬上。
因爲空着的時候, 你才有資格談“機會”。
有倉位的人,看什麼都像機會; 沒倉位的人,才看的清楚什麼是真機會。
好標的出來, 你有空間、有餘地、有籌碼、有子彈, 你才能幹得幹脆。
等到進去了, 倉一旦滿了, 不管漲跌, 主動權基本就沒了。
大多數人的虧損, 不是因爲能力不夠, 而是因爲忍不了空倉。
這點,其實是最殘酷的一課。
查看原文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強烈建議大家有空去看看幣⭕️紀錄片,因爲真的能影響你未來的思維習慣
應該都聽過:“如果你不相信我,或者不理解我,我沒有時間說服你。”這句話,這句話的真正出處是中本聰在2010年在Bitcointalk論壇上的一條回復,當時有人質疑比特幣的價值或可行性,他回了這一句。隨後他就基本消失了。
自從去年11月份合約爆倉後,我算是開始系統性地研究區塊鏈紀錄片。不再單看KOL喊單,不追小道消息,而是靜下心來,把時間花在真正能提升認知的內容上。一年看了有二三十部片子。
分享5部值得反復觀看的加密貨幣紀錄片。
這和喊單/雞湯無關,而是能讓你看清行業本質、建立長期邏輯的作品。
1.《比特幣:錢的終結》IMDb 7.8
完整講述比特幣從誕生到發展的全過程。沒有誇張渲染,只有冷靜記錄。它讓我第一次理解:加密貨幣不是投機,而是價值傳輸的革命。代碼在這裏開源,共識在這裏建立。
2.《區塊鏈革命》豆瓣8.9
深入淺出,每集聚焦一個區塊鏈應用場景。去中心化金融、智能合約、NFT……你會發現,技術創新從未停止。今天追漲殺跌的人,和十年前質疑比特幣的人,本質上是一樣的。
3.《加密貨幣之王》Netflix出品
交易所興衰親歷者口述史。最震撼的一幕:平台把高風險衍生品包裝成穩健理財,吸引小白入場。看完我立即清空了所有槓杆倉位——投資的第一課,是學會控制風險。
4.《中國區塊鏈往事》B站可搜
國內市場有自己的特色。這部
BTC4.6%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華爾街是健忘的,機構是健忘的,散戶也是健忘的。
今年接近一整年市場中流傳的 AI 顛覆 Google 搜索的敘事,在 Google 股價兩天暴拉 10% 之後,已經煙消雲散了。
進而替代的敘事線是 Google AI 全棧生態。
自己造芯片,自己做底層大模型,自己賣雲服務,還用 AI 賦能了自己的核心業務,讓營收/利潤在大體量大基數的背景下進一步提速。
而最近 Google 趁着 Gemini 3 發布的東風,已經在向 Meta 這些科技巨頭推銷 TPU 了,背後的目的看來是想要蠶食英偉達在 AI 生態鏈中的份額。
Google 在第四季度的大反轉來得實在是太快了,最初我以爲 Google 只是想要證明自己在 AI 板塊不是倒數、沒有掉隊,沒想到它是想要喫下大半個 AI 供應鏈。
Google 應該算是全球範圍內,在前沿科技領域布局最廣泛的一家公司,AI 芯片、AI 大模型、雲服務、自動駕駛、量子計算、區塊鏈加密支付,基本上都是自產自銷。
從 Google 這筆投資上,我覺得可以復盤總結出一個點:公司垂直整合行業上下遊,意味着非常大的成長潛力,最後很可能會帶來遠超預期的回報。
查看原文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我一直覺得自己沒有生意頭腦
可這段時間,我發現只要把生活裏的小細節放大去看,
你能學到的商業邏輯,比那些什麼大課、有聲書都多
10 個讓你越走越會賺錢的底層習慣
1️⃣ 從生活裏的“小生意”開始觀察
每天記一個“這也能賺錢?”的點。
例子:爲什麼小區水果攤每天傍晚必定打折?
👉 你觀察得越細,賺錢的敏感度就越高。
2️⃣ 掌握“倒賣信息差”的能力
每週找 3 條別人不知道、但你知道的信息。
哪怕賣 1 塊,也是開始。
👉 信息差,是普通人接觸商業最快的入口。
3️⃣ 給消費加上商業視角
花錢前問一句:
如果這是投資,它能回多少?
👉 你會發現很多消費都是“燒錢”,而不是“花錢”。
4️⃣ 戰略性“薅羊毛”
不是貪小便宜,而是:
用別人的免費資源升級自己。
免費課程、試用工具、活動資格 → 都能變技能變收入。
5️⃣ 培養“成本思維”
拆解你買的每件東西:
成本多少?溢價多少?利潤怎麼來的?
👉 看穿成本,你就能看穿一個生意的結構。
6️⃣ 訓練“需求嗅覺”
別人抱怨的地方,就是生意的入口。
“中午沒好喫的” → 做午餐測評
“沒人幫我做 PPT” → 你學了就是錢
👉 需求 = 機會。
7️⃣ 學會“資源整合”
不需要資源,只需要“能把 A 對接給 B 的能力”。
👉 中介費、服務費、信息費,都是這樣來的。
8️⃣ 做任何事都先問:最壞結果是什麼?
提前踩坑,才能避免踩
查看原文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55歲推主的幸福人生:祕訣👇
祕訣是沒有祕訣:55條微習慣,細水長流
“今天我55歲了。
此刻的我,處於人生中體能最佳、思維最敏銳、內心最充盈的狀態。
如果這顯得與衆不同,那並非因爲我天賦異稟或掌握了什麼祕密配方。真相其實平凡得多:
這是數十年間,數百萬個微小選擇疊加而成的復合效應。
以下是我踐行的55條微習慣:
每週步行15英裏(約24公裏)以上,即使你另有鍛煉。人類天生適合長距離慢速移動——這是長壽的關鍵。
培養寫作習慣。這是磨礪思維的最佳途徑。記住,你無需寫得很好才能開始。從每天10分鍾寫起。
將牙膏、除臭劑、潤膚露、肥皁、洗發水等個護產品換成天然配方。有個經驗法則:別把不能安全喫下肚的東西抹在皮膚上。
若對某人心生贊許,別憋在心裏——立刻告訴對方。鼓勵能打破物理定律:給予能量的同時,你也在收獲能量。
穿前掌寬松的鞋(我喜歡Topo Athletic),在家使用分趾器(亞馬遜搜“瑜伽趾”)。脊柱健康始於雙腳。
定期曬太陽。適度的日光浴(不塗防曬霜)對整體健康極爲重要。
每天早晨做3分鍾“深蹲到草”(全蹲)。深蹲常被稱爲抗衰運動。有句話說得好:“你不是因爲老了才蹲不下去,而是因爲蹲不下去才老了。”
探索極簡主義(它可能和你想象的不一樣)。
爲消耗性的關係設定界限。我們常緊握過期的關係,這對健康的損耗超乎想象。
喫真正的食物。不過量。不喫垃圾食品。偶爾大喫一頓,偶爾斷食。這就是
BTC4.6%
查看原文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胡猛先生在2025年北大價值投資課上的分享
常老師: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們很有幸請到了著名投資人,也是我的好友胡猛先生。胡猛先生在90年代就開始活躍在中國資本市場。他在投資策略上,跟我們的策略“略”有不同。他的投資經驗以及他的人生經歷,在他的著作《風和投資隨筆》裏有詳細分享。他把這本書送給我以後,我還沒有認真讀過,我感到很抱歉。所以我也希望通過今天這個機會,能夠向他學習他的經驗教訓。
我和胡猛先生一見如故,我們在世界觀上的基本認知是一致的。雖然我們奉行的投資策略不同,但是投資裏最重要的是我們需要“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基於受托人責任,我們要有非常誠實、理性、客觀的思考方式。在我跟胡猛先生的交往中,我深刻體驗到他身上所具備的投資人素養,這些優秀的素養是他成功的基礎。現在我們有請胡猛先生給大家做分享。
胡猛:謝謝常勁兄的邀請。這是一個價值投資課堂,我在這裏講投機,好像有些不合時宜。但是後來我想,考慮到參加課程的學生未來從事的職業,也可能以投機爲主,所以我覺得講一講還是有必要的。
我看過李錄兄在這個課堂講價值投資,講得太好,宛如價值投資領域的一座高山,我只能在李錄兄這座高山的旁邊,扮演一條小河,講講投機。
同學們在北大,有很多機會聽到外面的專家來給你們講課,這是很好的機會,但是一定要注意演講人的背景。如果是一個做投資的來講投機,就像一個做川菜的廚師來講日本料理,我覺得你沒必要聽。
查看原文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很多朋友私信討論方式方法的問題,現在統一回復如下!
一個大幣:把單個幣種研究到骨子裏
最穩的賺錢方式,就是死磕一個大幣。
BTC、ETH、SOL、BNB 這種萬億或千億級別的幣,參與者最多、博弈最充分,技術分析在這裏才是真正的“科學”。
比特幣過去四次減半週期、每次ETF放水時的量價特徵、每次極端恐慌時的鏈上數據,全部整理成一本屬於自己的“比特幣劇本”。現在他只要打開日線圖,1分鍾就能判斷當前處於週期的哪個階段,該加倉、該減倉、該空倉,一清二楚。
一個幣的好處是:不需要關心幾千個垃圾項目,不用聽任何故事,只需要把這一個幣的性格喫透。它就像你的老朋友,你知道它什麼時候發脾氣,什麼時候大方。
此時,期貨,現貨,期權皆可成爲交易工具!
二、一類幣:只做一個“資金獵人”
如果嫌大幣漲得慢,想賺快錢,那就去做“一類幣”。
這一類幣的共同特徵是:正在被主力瘋狂拉盤。
判斷標準極簡單,只看四樣東西:
24小時漲幅榜前10,突然出現一個以前沒人關注的幣
成交量放大10倍以上
永續合約資金費率快速變化至極端
總持倉量曲線近乎90度垂直拉升
只要這四條同時出現,直接上車。
這一類交易的核心不是預測未來,而是識別“現在哪只幣的參與的錢最多”。
三、一段行情:專門收割派發行情
這是三個1裏最反人性。
每個強勢的幣,最後都會經歷漫長的派發階段。
而99%的人,只會做漲階段,卻死在派發階段。
因爲人性天然害怕
BTC4.6%
ETH3.68%
SOL3.4%
BNB4.23%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這篇在英文社區爆火的以 比特幣和MSTR 爲主角的“新貨幣戰爭”敘事,我用10個關鍵點來極簡總結:
1、當下衝突不是普通貨幣週期,而是舊貨幣體系(联准会—銀行)與新體系(財政部—穩定幣—比特幣)之間的正面碰撞。
2、摩根大通已從幕後走到臺前,利用做空、托管與敘事手段捍衛舊體系的金融控制權。
3、政府正悄悄推動貨幣權力從联准会回到財政部,依靠穩定幣、可編程結算和比特幣作爲戰略儲備。
4、比特幣不是目標而是戰場,新舊體系都在用壓制或累積的方式爭奪未來貨幣架構主導權。
5、MSTR 已成爲法幣資本流入比特幣架構的關鍵轉換橋,因此成爲摩根大通系統性攻擊的核心對象。
6、政府可能最終將 MSTR 視爲戰略資產,甚至採取國債換股等方式來保護其“轉換樞紐”地位。
7、雙方都在一個極其脆弱的舊金融系統上作戰,任何誤判都可能引發不可控的系統性後果。
8、联准会董事會的控制權是最終關鍵點,政治時間窗口極其緊迫,而中期選舉將決定改革能否繼續。
9、整個衝突本質上是一次“文明尺度”的貨幣權力重組,而不是金融或黨派層面的爭論。
10、比特幣已經成爲兩種未來的分界線,而最終勝敗將由“數學與稀缺性”決定,而非機構與政治力量。
BTC4.6%
查看原文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我真希望在交易路上更早懂的:
先控風險。只有活着,才有資格談利潤。
優勢不在預測——而在準備。
市場最懲罰急躁。耐心本身就是一種倉位。
不交易也是交易。只是大多數人沒這個膽。
市場不獎勵聰明——它獎勵自律。
贏利的單子很爽——但好交易不一定是賺錢的交易。
小虧不算失敗——死撐到爆才算。
一致性不是精準——而是盡量不犯蠢。
最爛的決定,往往是在急着把錢贏回來時做的。
沒有退出計劃的交易,不叫交易——叫祈禱。
市場不在乎學了多久——只看執行得怎麼樣。
知道沒用,難的時候能做對才有用。
最大的錯誤是硬找機會,明明沒有還勉強上。
心態資本和資金一樣重要。
想重啓交易生涯隨時都行——改變習慣就夠了。
查看原文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 熱門話題查看更多
  • 熱門 Gate Fun查看更多
  • 置頂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