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e 广场「创作者认证激励计划」开启:入驻广场,瓜分每月 $10,000 创作奖励!
无论你是广场内容达人,还是来自其他平台的优质创作者,只要积极创作,就有机会赢取豪华代币奖池、Gate 精美周边、流量曝光等超 $10,000+ 丰厚奖励!
参与资格:
满足以下任一条件即可报名👇
1️⃣ 其他平台已认证创作者
2️⃣ 单一平台粉丝 ≥ 1000(不可多平台叠加)
3️⃣ Gate 广场内符合粉丝与互动条件的认证创作者
立即填写表单报名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7159
✍️ 丰厚创作奖励等你拿:
🎁 奖励一:新入驻创作者专属 $5,000 奖池
成功入驻即可获认证徽章。
首月发首帖(≥ 50 字或图文帖)即可得 $50 仓位体验券(限前100名)。
🎁 奖励二:专属创作者月度奖池 $1,500 USDT
每月发 ≥ 30 篇原创优质内容,根据发帖量、活跃天数、互动量、内容质量综合评分瓜分奖励。
🎁 奖励三:连续活跃创作福利
连续 3 个月活跃(每月 ≥ 30 篇内容)可获 Gate 精美周边礼包!
🎁 奖励四:专属推广名额
认证创作者每月可优先获得 1 次官方项目合作推广机会。
🎁 奖励五:Gate 广场四千万级流量曝光
【推荐关注】资源位、“优质认证创作者榜”展示、每周精选内容推荐及额外精选帖激励,多重曝光助你轻
禁令之下,中国比特币挖矿算力回升,重返全球第三大挖矿国?
在历史的洪流中,有些篇章似乎早已注定,却又总以出人意料的方式重新上演。2021年,中国政府以雷霆之势,出于对金融稳定和能源安全的双重考量,全面禁止了加密货币的挖矿活动。一纸禁令,让曾经占据全球比特币算力半壁江山的中国矿业瞬间沉寂,数百万台矿机在一夜之间熄灭了指示灯,上演了一场史诗级的“算力大迁徙”。然而,四年后的今天,一个令人惊讶的现实正悄然浮现:中国的比特币挖矿活动非但没有销声匿迹,反而以一种隐秘而顽强的方式复苏,其算力占比已攀升至全球第三。
这不仅是对政策红线的一次试探,更是一场由经济诱因、地方默契与技术现实共同编织的复杂博弈。
算力版图回归
根据专业分析机构 Hashrate Index 截至2025年10月底的最新数据,中国的比特币全网算力占比已强力回升至约14%,对应算力高达145 EH/s。这一数字使其超越了哈萨克斯坦等曾经的算力迁徙热门地,重返全球第三大挖矿国的宝座,仅次于以37.8%(约389 EH/s)份额遥遥领先的美国,以及位居第二的俄罗斯(15.5%)。
这并非空穴来风的猜测。来自产业链上游的数据为此提供了坚实的佐证。全球第二大矿机制造商嘉楠科技(Canaan)的财报显示,其来自中国大陆市场的收入占比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从2022年禁令后的低谷(仅占2.2%),飙升至2024年的30.3%,甚至在2025年第二季度一度超过50%。中国买家重新成为矿机市场的主导力量,这一现象无可辩驳地印证了地下挖矿活动的蓬勃复苏。
这场悄无声息的回归并非偶然,而是由三大核心因素共同驱动的结果,它们共同构成了一股难以抗拒的经济引力。
一、 无法抗拒的廉价电力
比特币挖矿的本质是一场能源消耗游戏,电费成本是决定矿工生死的生命线。中国西部地区,特别是新疆、四川、内蒙古等地,拥有极其丰富且成本低廉的水电、风电和光伏资源。由于电网传输能力和本地消纳能力的限制,大量电力在丰水期或风光大发时段被白白浪费,形成了所谓的“弃水”、“弃风”、“弃光”现象。
对于矿工而言,这些地区每度电低至0.2至0.35元人民币的工业电价,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构成了无与伦比的成本优势。一位四川的矿工曾形象地描述:“不挖白不挖,不然让电都白白流走了。”这种“搁浅能源”的存在,为地下挖矿提供了最肥沃的生存土壤。只要有利可图,资本和算力就会像水一样,渗透到每一个存在洼地的地方。
二、 AI数据中心的“意外助攻”
过去数年,在人工智能浪潮的推动下,中国各地掀起了一股建设AI与云计算数据中心的热潮。然而,这种超前投资导致了大量机房与电力配额的闲置。对于一些面临财政压力的地方政府而言,这些闲置的“新基建”成了一种负担。
于是,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形成了。地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许这些拥有合法电力批文和物理空间的设施,将业务转向高耗能的比特币挖矿。这不仅能有效消化过剩的电力资源,还能为地方带来税收和就业,盘活闲置资产。从某种意义上说,AI热潮无意中为比特币挖矿的回归提供了完美的“伪装”和现成的基础设施。
三、 比特币价格高涨的“黄金诱惑”
经济激励永远是最原始的驱动力。2025年,比特币价格一度冲上12.6万美元的历史新高。即便之后有所回落,维持在8万至9万美元区间,对于拥有高效矿机和低廉电力的矿工来说,利润依旧极为可观。据测算,在当时的价格水平下,每 EH/s 的算力每日仍可赚取30至40美元的收益,远高于电费成本。巨大的利润空间,吸引了大量资本和经验丰富的老矿工重返牌桌,甘愿冒着政策风险进行这场“地下掘金”。
美国“能源特种兵”
当我们聚焦于中国本土的挖矿复苏时,一个更具历史讽刺意味的平行故事正在大洋彼岸上演。2021年被“清零”的,不仅仅是机器和算力,更是一批在全球范围内对能源管理和大规模算力部署理解最深刻的“能源特种兵”。
这些被驱逐的中国矿企和工程师,带着他们在四川大渡河畔与电网博弈练就的一身本领,涌入了美国,特别是拥有独立电网和自由电力市场的德克萨斯州。他们将国内与电站站长“喝大酒”搞定低价电的人情世故,迅速升级为适应德州实时电价波动的高频交易算法。他们编写的自动化程序,能在电价为负时(德州风电过剩时的常态)疯狂“吞噬”电力为电网减负,在电价飙升时瞬间切断负荷“卖电”回电网,其对能源的套利能力让美国本土的电力交易员都叹为观止。
更重要的是,他们将在中国练就的“模组化、货柜式、极简散热”的快速基建能力带到了美国,将数据中心的建设周期从2-3年硬生生压缩到3-6个月。
如今,当ChatGPT引爆的AI革命让美国科技巨头们面临前所未有的电力缺口时,他们惊恐地发现,新建一个AI数据中心的通电等待时间长达数年。而那些手握大量并网许可、懂得如何快速部署高密度算力设施的“前比特币矿企”,一夜之间成了救命稻草。美国AI巨头们正通过与这些公司签订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协议,租用他们的电力和设施来训练AI模型。
历史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中国为了能源安全和金融主权,主动剥离了挖矿产业;而这部分被剥离出去的“过剩产能”和“落后技术”,却意外地成为其主要竞争对手AI战略中最稀缺、最宝贵的“即时战力”和电网“稳定基石”。
达摩克利斯之剑
尽管地下挖矿活动热火朝天,但悬在其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从未移开。中国的加密禁令并未废除,这意味着所有挖矿活动仍处于灰色地带。2021年四川“矿机一夜全关”的惨剧依然历历在目,突袭断电、巨额罚款乃至刑事责任的风险随时可能降临。
此外,随着中国2026年“双碳”目标的期限逼近,中央若为兑现环保承诺而重拳出击,地方的“保护伞”可能瞬间失效。届时,今日的繁荣或将再次化为泡影。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只要比特币价格维持在高位,且地方的财政压力与能源过剩问题持续存在,这场监管与市场的“猫鼠游戏”就将继续上演。中国比特币挖矿的“凤凰涅槃”,不仅深刻改变了全球算力版图,更生动地诠释了一个道理:当经济的引力足够强大时,即便是最坚固的政策红线,也可能会被悄悄地挪动和模糊。未来走向何方,是再度严打还是逐步默许,仍是一个充满变数的谜题。
#比特币波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