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an to Download Gate App
qrCode
More Download Options
Don't remind me again today

Finansal Denetleme Komisyonu 7 milyon 20 bin (702) NT$ ağır ceza kesti! 6 borsa, Kara Para Aklamayı Önleme Yasası KYC gerekliliklerini tamamen ihlal etti

台灣金管會證期局 11 月 17 日一口氣對六家虛擬資產服務提供商(VASP)開出新台幣 702 萬元罰單,理由均指向反洗錢作業鬆散。在本次裁罰名單中,亞太易安特(易安網)、權勢國際、跨鏈科技、台灣芷荊、幣世代、桑費斯特六家業者全部因違反《洗錢防制法》遭罰。罰金分布自 40 萬元到 200 萬元不等,亞太易安特罰最高。

金管會 5 月金檢揪出三大違規環節

台灣金管會重罰易安網

台灣金管會對虛擬資產交易平台(VASP)公布裁罰結果,這些業者因未落實反洗錢義務,共被罰新台幣 702 萬元。監管單位在 2025 年 5 月完成專案金檢,針對台灣境內註冊的 VASP 業者進行全面稽查,半年後於 11 月 17 日公布裁罰結果。這種長達半年的調查和審議週期顯示金管會對此次裁罰的謹慎態度,每個違規細節都經過仔細審查和法律評估。

違規主因集中在三大環節:客戶身分審查(KYC)未落實、交易監控缺失、可疑交易通報不足。這三個環節構成了反洗錢作業的核心支柱,任何一個環節的失守都可能讓交易平台成為洗錢管道。

KYC 是什麼?客戶身分審查(Know Your Customer)是金融機構必須執行的基本程序,要求業者在客戶開戶或交易前,驗證其真實身份、了解其資金來源和交易目的。在虛擬貨幣領域,KYC 包括要求用戶提供身份證件、地址證明、自拍照片等,並透過第三方系統進行身份驗證。這次被罰的業者顯然在這個基礎環節上做得不夠到位,可能存在未驗證即開戶、驗證流程過於寬鬆、或未定期更新客戶資料等問題。

交易監控缺失是第二大違規重點。《洗錢防制法》要求 VASP 業者必須建立自動化的交易監控系統,對異常交易模式進行識別和標記。例如,短時間內大額轉入轉出、頻繁的小額拆分交易、或與高風險地區的頻繁往來等,都應該觸發警報。被罰業者可能缺乏這類監控系統,或系統存在但未有效運作。

可疑交易通報不足是第三個關鍵問題。即使發現可疑交易,業者也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向法務部調查局洗錢防制中心通報。這些業者可能因為通報意識薄弱、內部流程不完善、或擔心通報會流失客戶而未主動通報,違反了《洗錢防制法》的強制性要求。

觀察人士認為,這筆鉅額罰款宣示主管機關對加密平台最基礎合規底線的零容忍。702 萬元的罰金雖然在傳統金融領域並非天價,但對於多數規模較小的虛擬貨幣交易平台而言,這是相當沉重的負擔。更重要的是,這次裁罰釋放了明確訊號:金管會不會再容忍虛擬貨幣平台遊走在監管灰色地帶。

易安網被罰最高 5 家業者已退場

易安網罰金200萬元

(來源:BlockTempo)

罰金分布自 40 萬元到 200 萬元不等,其中亞太易安特被罰最高,且多數公司早於調查期間即被列入「不得再提供服務」名單。亞太易安特即易安網,這家曾經活躍的交易平台被罰 200 萬元,顯示其違規情節最為嚴重。易安網的案例可能涉及系統性的合規缺失,而非單一環節的疏漏。

被裁罰的 6 間業者中,今年 9 月退出「虛擬資產服務」的有 5 間,包括亞太易安特科技、權勢國際、台灣芷荊、幣世代科技、桑費斯特等公司皆已經退出服務業者的行列。這個比例極其驚人,83% 的被罰業者選擇退場,顯示這次裁罰的威懾效果遠超罰金本身。

這些業者退場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首先,高額罰金增加了經營成本,對於盈利能力本就有限的小型平台而言可能難以承受。其次,被公開裁罰嚴重損害了品牌聲譽,用戶信任度下降可能導致交易量銳減。第三,金管會的嚴格監管要求意味著後續需要投入大量資源建立完善的合規系統,包括聘請專業法遵人員、購買監控軟體、建立內部稽核機制等,這些成本可能超過小型業者的承受能力。

唯一未退場的業者是跨鏈科技,該公司可能選擇繳納罰金後進行全面整改,試圖在監管框架內繼續經營。這種選擇需要強大的資金實力和對台灣市場的長期承諾。從另一個角度看,大量業者的退場也意味著台灣虛擬貨幣市場正在經歷洗牌,合規能力強、資金實力雄厚的業者將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

值得注意的是,多數公司早於調查期間即被列入「不得再提供服務」名單。這顯示金管會在發現重大違規時會立即採取預防性措施,而非等到裁罰程序完成。這種「先停業再裁罰」的做法保護了投資者免受持續的洗錢風險,但也對業者造成了更嚴重的衝擊。

台灣監管脈絡:從納管到重罰的演進

台灣對虛擬資產的監管可追溯至 2021 年 7 月 1 日 VASP 納管,這是台灣虛擬貨幣監管的起點。當時金管會宣布將虛擬資產服務提供商納入洗錢防制法的監管範圍,要求所有從事虛擬貨幣交易、兌換或錢包服務的業者必須向金管會申報並遵守反洗錢規範。

《洗錢防制法》在 2024 年 7 月再度修正,加重罰則並要求境外業者設立實體。這次修法是台灣監管升級的重要里程碑,罰金上限大幅提高,從原本的數十萬元提升至數百萬元甚至千萬元。此外,修法明確要求境外業者若要服務台灣用戶,必須在台灣設立分公司或子公司,不能僅透過網站提供服務。

金管會已設定 2025 年 9 月為最後註冊期限,目前逾期但仍執行業務者將面臨行政罰甚至刑責。這個期限即將到來,意味著未完成註冊的虛擬貨幣業者必須在未來幾個月內做出選擇:要麼完成註冊並建立完整的合規體系,要麼退出台灣市場。繼續無照經營將面臨更嚴厲的處罰,甚至可能涉及刑事責任。

這次 702 萬元的罰金案例為整個產業敲響了警鐘。金管會透過公開裁罰向所有 VASP 業者傳遞明確訊息:反洗錢合規不是選項而是底線,違規者將付出慘痛代價。對於仍在台灣經營的虛擬貨幣交易平台而言,這次裁罰是一次嚴厲的警告,必須立即檢視自身的 KYC 流程、交易監控系統和可疑交易通報機制。

台灣 VASP 監管三階段

2021 年 7 月納管啟動:VASP 首次納入洗錢防制法監管範圍,要求申報註冊

2024 年 7 月重罰升級:洗錢防制法修正,罰金上限提高,要求境外業者設立實體

2025 年 9 月最後期限:未完成註冊者將面臨行政罰甚至刑責,市場進入全面合規時代

從更宏觀的角度看,這次裁罰反映了全球監管趨勢。隨著虛擬貨幣市場規模的擴大,各國監管機構都在加強對洗錢風險的防控。台灣金管會的做法與歐盟 MiCA、美國 FinCEN 的監管方向一致,都強調業者必須承擔與傳統金融機構相同的反洗錢責任。

View Original
This page may contain third-party content, which is provided for information purposes only (not representations/warranties) and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an endorsement of its views by Gate, nor as financial or professional advice. See Disclaimer for details.
  • Reward
  • Comment
  • Repost
  • Share
Comment
0/400
No comments
  • Pin
Trade Crypto Anywhere Anytime
qrCode
Scan to download Gate App
Community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