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e 廣場「創作者認證激勵計劃」開啓:入駐廣場,瓜分每月 $10,000 創作獎勵!
無論你是廣場內容達人,還是來自其他平台的優質創作者,只要積極創作,就有機會贏取豪華代幣獎池、Gate 精美週邊、流量曝光等超 $10,000+ 豐厚獎勵!
參與資格:
滿足以下任一條件即可報名👇
1️⃣ 其他平台已認證創作者
2️⃣ 單一平台粉絲 ≥ 1000(不可多平台疊加)
3️⃣ Gate 廣場內符合粉絲與互動條件的認證創作者
立即填寫表單報名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7159
✍️ 豐厚創作獎勵等你拿:
🎁 獎勵一:新入駐創作者專屬 $5,000 獎池
成功入駐即可獲認證徽章。
首月發首帖(≥ 50 字或圖文帖)即可得 $50 倉位體驗券(限前100名)。
🎁 獎勵二:專屬創作者月度獎池 $1,500 USDT
每月發 ≥ 30 篇原創優質內容,根據發帖量、活躍天數、互動量、內容質量綜合評分瓜分獎勵。
🎁 獎勵三:連續活躍創作福利
連續 3 個月活躍(每月 ≥ 30 篇內容)可獲 Gate 精美週邊禮包!
🎁 獎勵四:專屬推廣名額
認證創作者每月可優先獲得 1 次官方項目合作推廣機會。
🎁 獎勵五:Gate 廣場四千萬級流量曝光
【推薦關注】資源位、“優質認證創作者榜”展示、每週精選內容推薦及額外精選帖激勵,多重曝光助你輕
高市早苗啟動日版 DOGE!30 人特攻隊開鍘特別稅制黑箱
日本政府 11 月 25 日啟動「日版 DOGE 政府效率部」審查機制,目標是全面檢視特別稅收政策與政府補貼,強化財政紀律並削減浪費。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明確指示財務大臣片山及財務部相關閣員合作推進改革,強調特別稅收制度及補貼結構長期累積問題,亟需重新檢視。內閣官房近期將設立新辦公室,約 30 名來自不同部會職員投入審查。
日版 DOGE 名稱源自馬斯克美國改革機構
(來源:Youtube 截圖)
所謂「DOGE」源自美國政府於今年初成立的「政府效率部」(Department of Government Efficiency)。該部門由馬斯克擔任主導顧問,以強力改革著稱,曾凍結美國國際開發署的運作並裁撤大批行政人員。雖然宣稱大幅節省了預算,但也造成工會訴訟、公共服務停滯等負面後果,最終馬斯克於 5 月請辭。
日本媒體以「日版 DOGE」稱呼高市早苗政府新成立的單位,暗示其改革力度與政治風險。這個命名選擇本身就具有象徵意義,顯示日本政府希望借鑒美國的激進改革模式,但同時也必須面對不同的政治文化和制度環境。
馬斯克主導的美國 DOGE 在短期內確實產生了震撼效果,但其長期可持續性和實際效果仍存爭議。凍結援助機構運作雖然節省了預算,但也影響了美國的國際形象和外交關係。大規模裁員雖然削減了人事成本,但也導致關鍵公共服務的延誤和品質下降。日本能否吸取美國經驗的教訓,在效率提升和公共服務品質之間找到平衡點,將是高市早苗改革成敗的關鍵。
日本版 DOGE 的設計相對溫和。30 名跨部會職員的規模並不算龐大,這種編制更像是一個審查小組而非權力部門。這種設計可能反映了日本政府對激進改革可能引發的社會反彈的謹慎態度。與馬斯克直接凍結機構運作的作風不同,日本版本更強調「檢視」和「盤點」,而非立即裁撤。
特別稅制被視為最大「黑箱」首度動刀
多名專家指出,日本的特別稅收制度長年被視為「黑箱」。其減稅對象包括農業相關從業者、提高薪資的企業、投入研發的企業等,各類減免制度被形容為「另一種補貼」。這類稅收措施其實是前所未有的,既沒有被納入行政項目審查,對於從事農業相關活動的人,會給他們減稅,或對土地徵收全額稅款;對於那些努力僱用大量員工、提高工資、開展研發或進行衛生設施建設的公司,也會給他們減稅。實際上,這和補貼幾乎沒什麼兩樣。
補貼通常會接受審計、檢查,而特別稅制卻缺乏透明度,也經常成為「部落政治」或特定行業團體的利益來源。新政府希望透過高市早苗主導的日版 DOGE 首次打開黑箱,盤點過去一再延長的特別減稅項目。這些項目有些已經實施數十年,原本的政策目標早已達成或過時,但由於受益群體的遊說和政治壓力,一直未能取消。
特別稅制的核心問題
缺乏透明度:減稅規模和受益對象不受常規審計監督,成為財政黑洞
利益固化:特定行業和企業長期享有優惠,形成既得利益結構難以撼動
效果難評估:與補貼不同,減稅的實際經濟效果缺乏量化評估機制
政治阻力巨大:自民黨內部對特別稅制有深厚支持,改革勢必面臨強烈反彈
然而,也有評論警告,自民黨內部對特別稅制有深厚支持,改革勢必面臨巨大阻力。部分專家認為,若要填補例如臨時汽油稅廢除所造成的稅收缺口,取消部分特別減稅確實具備合理性,但政治上極具挑戰。
補貼削減目標受質疑:兆元級承諾恐成空話
在座談當中也出現對改革目標設定的質疑,部分人士指出,若政府在未充分檢視項目之前就設定「削減數兆日圓」的目標,可能重蹈過去「為達成數字而硬砍」的覆轍,最終使必要投資遭到犧牲。對於日本是否能推動類似美國的效率改革,日本民間、政界與學界意見看法不一。
一些評論者認為,日本行政系統多年來已透過政務審查、行政業務審查等制度逐步檢視浪費,真正能「削掉數兆日圓預算」的空間其實有限。有評論指出,日本過去從自民、公明到民主黨執政時期皆曾嘗試盤整開支,但通常只停留在「削減幾個項目後維持原狀」的層級,很難觸及結構性改革。也有受訪者直言:「建立效率部門往往變成形式,最終只是新的官僚機構。」
也有參與行政審查經驗者回憶民主黨時代電視直播「政務審查」的情形,認為當時偏重「以浪費為題材的政治劇場」,難以讓社會真正理解政策的功能與必要性。多位專家強調,有些開支無法用簡單的成本效益衡量,例如科技研發、超級電腦等投資,若只著眼於短期削減,反而會損害國家未來競爭力。
來自維新黨的前增長委員長青柳、以及參與行政改革的專家都指出,日本目前的行政流程已累積太多既得利益,若無明確政治意志,很難推動真正的縮減。
數位化困境與地方自治限制
討論亦延伸至數位化改革。有專家批評,日本 1700 多個地方政府仍各自建立資訊系統,造成龐大浪費。儘管數位化總監提出參考模型,但缺乏強制力,中央無法要求地方政府統一系統。部分學者認為,日本地方自治制度本身限制了中央推動全面改革的能力,法制不變,效率部即使成立,也難對地方行政的浪費施加實質影響。
這個問題在數位化時代尤為突出。1700 多個地方政府各自開發和維護資訊系統,意味著重複投資、系統不相容和數據孤島問題嚴重。若能統一到幾個標準化平台,理論上可以節省數百億日圓的開支。然而,地方自治的法律框架使得中央政府無法強制推行統一標準,只能透過補助和示範來引導。
改革核心難題:政治意願與社會共識
多位受訪人士總結,問題不在於是否成立新機構,而在於政治領導層是否願意承擔削減補貼、對抗利益團體的政治成本。有人指出:「幾乎不可能找到所有人都同意的預算削減方案。」也有人認為,真正的改革需要如大阪維新所展現的強烈政治意志。
財務大臣片山在記者會中表示,他將透過 X 等社群平台廣泛徵求民意,強調改革需要社會支持。這種透明化和民意參與的策略,與馬斯克在美國採用的社群動員手法類似,但能否在日本的政治文化中奏效仍有待觀察。日本社會對政府改革的態度往往較為保守,擔心激進改革可能破壞既有的社會安全網。
儘管爭議重重,高市早苗主導的日版 DOGE 啟動仍被視為新政權改革決心的象徵。未來能否在特別稅制、補貼與行政效率上產生實質成果,將成為檢視政府改革能力的關鍵指標。日本媒體正熱烈討論這個議題,高市早苗所帶領下的自民黨將面臨嚴峻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