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e 广场「创作者认证激励计划」开启:入驻广场,瓜分每月 $10,000 创作奖励!
无论你是广场内容达人,还是来自其他平台的优质创作者,只要积极创作,就有机会赢取豪华代币奖池、Gate 精美周边、流量曝光等超 $10,000+ 丰厚奖励!
参与资格:
满足以下任一条件即可报名👇
1️⃣ 其他平台已认证创作者
2️⃣ 单一平台粉丝 ≥ 1000(不可多平台叠加)
3️⃣ Gate 广场内符合粉丝与互动条件的认证创作者
立即填写表单报名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7159
✍️ 丰厚创作奖励等你拿:
🎁 奖励一:新入驻创作者专属 $5,000 奖池
成功入驻即可获认证徽章。
首月发首帖(≥ 50 字或图文帖)即可得 $50 仓位体验券(限前100名)。
🎁 奖励二:专属创作者月度奖池 $1,500 USDT
每月发 ≥ 30 篇原创优质内容,根据发帖量、活跃天数、互动量、内容质量综合评分瓜分奖励。
🎁 奖励三:连续活跃创作福利
连续 3 个月活跃(每月 ≥ 30 篇内容)可获 Gate 精美周边礼包!
🎁 奖励四:专属推广名额
认证创作者每月可优先获得 1 次官方项目合作推广机会。
🎁 奖励五:Gate 广场四千万级流量曝光
【推荐关注】资源位、“优质认证创作者榜”展示、每周精选内容推荐及额外精选帖激励,多重曝光助你轻
最近两条看似不相关的消息,连起来看挺耐人寻味。
第一条:MSCI打算调整规则,如果哪家公司持有的数字资产超过总资产的50%,就把它从主要指数里踢出去。
第二条:摩根大通直接关闭了比特币支付公司Strike CEO Jack Mallers的个人银行账户。
乍一看,一个是指数编制的技术性调整,一个是银行风控的常规操作。但仔细琢磨,这背后的逻辑其实是一致的——传统金融体系对加密行业的围堵,从来没停过,只是手法变得更隐蔽、更系统化了。
以前是简单粗暴:冻结账户、切断支付通道。
现在呢?用指数规则、银行体系、合规框架这些看起来"合理合法"的工具,悄无声息地重新定义游戏规则。
**指数调整背后的杀伤力**
MSCI这个规则看起来温和,实际上是精准打击。
那些把比特币当战略储备的上市公司,比如某些把大部分资金配置到比特币的科技公司,可能一夜之间发现:不是因为业绩不行,而是"币拿得太多",就要被踢出指数。
被踢出去意味着什么?
跟踪这些指数的被动基金、ETF会被迫卖出这些公司的股票。这不是主动看空,而是制度性抛压——资金流出是规则强制的,不是市场选择的。
对还在观望的公司来说,这等于是一个明确信号:持有过多加密资产会带来"指数排除风险"。想进主流资本市场的视野?那就少碰点币。
这招够狠,也够聪明。不需要明令禁止,只需要调整一个规则,就能让一批公司主动减持。
**账户封锁的另一层意思**
再说摩根大通封Jack Mallers账户这事。
Strike是干什么的?做比特币支付和闪电网络应用的。Jack本人算是加密圈的知名人物。这样的人被银行关账户,官方说法肯定是"风控需要",但实际传递的信息很清楚:你做加密业务?那我就不给你提供传统金融服务的便利。
这不是个例。类似的事情在过去几年里反复发生:某家交易所高管账户被封、某个项目方的公司账户被冻结。表面上都是"合规审查",实质上是通过控制银行通道来限制加密行业的资金流动性。
没有银行账户,你怎么出入金?怎么发工资?怎么跟传统经济体系对接?
这就是所谓的"金融基础设施封锁"。
**扼喉2.0的核心逻辑**
这一轮的围堵和之前有什么不同?
之前是直接动手:你做加密?好,冻结你账户。
现在是间接施压:我不直接禁止你,但我让你在传统金融体系里寸步难行。
通过指数规则,让持币公司失去机构投资者的青睐;
通过银行风控,让加密从业者无法正常使用金融服务;
通过合规政策,把出入金通道越收越紧。
这套组合拳下来,效果可能比直接封杀还要好。因为表面上看,每一步都"合理合法"、都有"风险考量",但实际上就是在系统性地压缩加密行业的生存空间。
市场还在等牛市,但传统金融体系已经在悄悄重构规则。这或许才是当下最值得关注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