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 APP
qrCode
更多下载方式
今天不再提醒

Bitroot破局:25600 TPS背后的三大技术突破

最近Bitroot的技术白皮书火了,核心数据超级猛:400毫秒最终确认 + 25600 TPS,已经接近Solana的水平。

乍一看数字很唬人,但这背后的技术架构才是真正有意思的地方。我粗读了一遍,发现Bitroot通过三个关键创新彻底打破了传统区块链的性能天花板。

一、Pipeline BFT:让共识不再排队

传统的拜占庭容错(BFT)就像排队买票——上一个区块的共识没完成,下一个区块就得等着。Ethereum每次要等12秒,Solana优化到400ms,但本质上还是串行的。

Bitroot的创新是流水线化共识(Pipeline BFT)。简单说,就是把共识过程的四个阶段(Propose → Prevote → Precommit → Commit)拆开,让不同高度的区块同时在不同阶段处理。

比如:

  • 区块N-1在做Commit(最后确认)
  • 区块N在做Precommit(承诺阶段)
  • 区块N+1在做Prevote(初步投票)
  • 区块N+2在做Propose(提议阶段)

四个区块同时推进,效率瞬间起飞。再加上BLS签名聚合(100个验证者的签名最后压成96个字节,验证只需一次配对操作),通信复杂度从O(n²)砍到O(n²/D)。

结果:延迟降低60%,吞吐量提升8倍

二、平行EVM:释放多核CPU的潜力

Ethereum的EVM就像单线程程序——再强的CPU也浪费一半以上的性能。原因很简单:EVM假设所有交易可能互相冲突,所以必须一条一条执行。

Bitroot引入了乐观并行执行(Optimistic Parallel EVM),用三阶段冲突检测来兼顾安全和效率:

阶段1(执行前筛查):通过改进的Bloom过滤器快速判断两笔交易是否可能冲突,相同颜色的交易可以并行执行。

阶段2(执行中监控):细粒度的读写锁和版本化状态管理,实时检测访问冲突。冲突发生时只回滚受影响的交易,而不是整个批次。

阶段3(执行后验证):全局一致性检查确保状态转移正确。

再加上工作窃取算法优化多线程负载均衡、NUMA感知调度优化内存访问,CPU利用率从68%蹿到90%。

实测数据:

  • 简单转账:16线程下1200 → 8700 TPS(7.25倍加速
  • 复杂DeFi合约:5%冲突率下仍达5800 TPS
  • AI计算场景:0.1%冲突率下600 → 7200 TPS(12倍加速

三、状态分片:真正的水平扩展

前两个优化都是垂直的(更快更并行),状态分片才是真正的水平扩展。Bitroot按账户地址哈希把状态分成多个片段,每个片段独立维护自己的状态树。跨分片交易通过两阶段提交协议保证原子性。

这样的好处是扩展性接近线性——分片越多,整体容量越高,没有中心瓶颈。

对比数据一览

指标 Bitroot Ethereum Solana Arbitrum
确认时间 400ms 12s 400ms 2-3s
吞吐量 25,600 TPS 15 TPS ~3000 TPS ~4000 TPS
Gas费 1/10~1/50 ETH 基准 更低 更低
EVM兼容 完全

核心看点

不是炒新概念:Pipeline BFT、并行EVM、BLS签名聚合这些技术本身都有文献,Bitroot的创新是工程实现——如何把这些理论组合、优化、整合成一套协调一致的系统。

兼顾安全和性能:三阶段冲突检测不是赌博,而是多层防护——既保证了并行效率,也保证了状态一致性。

数据可验证:这不是吹牛,测试环境都是标准的AWS c5.2xlarge实例,结果可复现。

不过也有槽点:这篇文章有点"学术风",生态应用场景的描述还比较空泛。等主网上线后才能真正检验性能和安全性。但从技术架构看,Bitroot确实找到了一个比较平衡的方案——既不像极端性能链那样牺牲去中心化,也不像传统链那样放弃效率。

有点东西。

ETH3.16%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评论
0/400
暂无评论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