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擺結束是否會利於風險市場,如果是的話,會是什麼形式?
最近看到很多投資者在質疑,是不是停擺的預期已經落地後,市場從利好的預期已經開始過度,現在已經變成利空了,尤其是周二
$BTC 出現了下跌,也讓部分投資者認爲這又是一次 Sell The News 的階段,但我有稍微不同的觀點,因爲停擺結束後,會實實在在對流動性造成正面的影響,其中就包括了:
第一,財政支出重啓的瞬間,就是一筆真金白銀的“即時刺激”。
停擺期間,美國聯邦政府暫停或延後了數以百億計的工資、合同款項、科研預算、福利支出,這些都不是“取消”,而是“累積”。一旦恢復運作,這些錢會在短期內批量進入真實經濟體系,從聯邦僱員的補發工資,到承包商的回款,再到福利項目的重新啓動,都屬於立刻形成消費與現金流的資金流入,這不是預期,是實打實會到帳的流動性。
說人話就是當停擺結束後,政府會立刻開始撥款,不論是給供應商的還是給個人的,終歸都是彌補了過去四十三天購買力的缺憾,而這筆資金很有可能會在短期內直接成爲注入市場的流動性,因爲所有被延遲的支出都是必需支出,不是可選支出。聯邦僱員拿到補發工資不會存着,他們前面已經被壓了房租、貸款、日常消費,政府承包商拿到回款不會躺着,他們前面已經墊了現金流、欠了供應鏈。福利項目恢復發放也會被低收入羣體立即花出去。
也就是說,這些錢不會慢慢滴入經濟,而是以“集中釋放”的方式迅速回到真實經濟體系,短期內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