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 ETF 分析師 Eric Balchunas 近日表示,市場在接下來幾天將迎來新一波加密現貨 ETF 上市熱潮。除了 Grayscale 推出的 GDOG 外,XRP、Chainlink、狗狗幣等資產的現貨 ETF 也將陸續登場,發行單位涵蓋富蘭克林、Bitwise、Grayscale 等傳統及新興金融機構。

(來源:EricBalchunas)
根據目前進程,他預期未來半年市場上的加密 ETF 數量可能突破 100 檔,顯示市場供給正邁入史上最密集的擴張期。
加密現貨 ETF 能夠快速獲批,核心推力來自監管思維的根本轉變。過去,SEC 對 BTC 與 ETH 以外的資產 ETF 抱持高度保守態度,Bitwise 等機構推出的指數型加密基金也屢次遭延遲或剔除。然而,目前監管重心已從是否准許存在轉向如何確保市場機制透明、風險可控,政策立場更為務實。隨著監管、機構與產品策略三方推動,加密 ETF 正進入制度化與成熟化階段。
新獲批的現貨 ETF 資產種類顯著增加,反映金融市場逐漸從價值儲存型代幣,發展至更重視功能性與底層需求的成熟觀念。
Chainlink 作為預言機領域的領導者,納入 ETF 的最大意義在於市場開始重視技術基礎設施的投資與金融化價值,ETF 不再僅聚焦資產保值,而是從鏈上經濟運作的核心角色尋找答案。
隨著 Ripple 與 SEC 訴訟逐漸落幕,XRP 的監管地位比以往更明確,加上其多年累積的跨境支付網路,使其成為機構首選現貨 ETF 的自然標的。
即便狗狗幣的技術敘事不強,但作為全球最大 Meme 社群之一,獲得重要政治人物公開支持並具備高度市場辨識度與投資需求,使 DOGE 成為各 ETF 發行商不可忽視的市場標的。
加密 ETF 的風格已明顯轉變,不再是最保守選擇,而是成為市場最受關注的交易標的。
雖然大量上市象徵加密資產金融化成果更進一步,但短期集中湧入也帶來實質壓力。
如欲了解更多 Web3 內容,歡迎點擊註冊:https://www.gate.com/
加密現貨 ETF 的高速普及,象徵加密資產正式進入主流金融框架,從功能型代幣、基礎設施通證到 Meme 資產,皆逐步完成金融商品化的橋接。但真正決定誰能存活,不在上市速度、發行數量或市場熱度,而在於底層資產是否具備真實價值,以及機構能否維持長期有效運作。未來一年,這批密集登場的 ETF 將成為判斷加密金融是否邁入成熟期的關鍵試金石。





